-
《這就是中國》第六集:中國是怎樣從“一盤散沙死中國”變成“血肉長城活中國”的?
關(guān)鍵字: 這就是中國導讀“中國”這個概念,實際上歷史上早就出現(xiàn)了,但它不是現(xiàn)代意義上的國家概念,而是一個朝代的概念,是邦國、家室的一種總稱。所以當時有個說法叫“一姓之天下”,而不是“萬姓之天下”。費孝通先生也講過:作為一個自在的民族實體,中華民族是在幾千年歷史過程中形成的。但作為一個自覺的民族實體,中華民族是在“近百年來中國對西方,中國和西方列強對抗中出現(xiàn)的”。【整理 觀察者網(wǎng) 韓京霏】
“中國崛起的過程是很精彩的,可以采取積極一點的態(tài)度。如果你真的把中國模式想透,實事求是,一定有很多東西可以說清楚。但需要一點勇氣,需要一點魄力?!?
近日,東方衛(wèi)視政論節(jié)目《這就是中國》持續(xù)熱播。每期節(jié)目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將結(jié)合自身經(jīng)歷,從國內(nèi)外熱點、難點問題切入,系統(tǒng)闡釋中國模式的優(yōu)勢和先進性。
《這就是中國》每周一21:30在東方衛(wèi)視播出,在本期(2月19日)節(jié)目中,張維為教授系統(tǒng)論述了作為現(xiàn)代民族國家的中國的建構(gòu)歷程,并提出,有別于線性發(fā)展的西方政治邏輯與歷史經(jīng)驗,獨特的中華文明締造了現(xiàn)代中國這一“文明型國家”。
觀察者網(wǎng)現(xiàn)整理出演講內(nèi)容,以饗讀者。
我一直在想為什么西方老是讀不懂中國,我覺得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他們的意識形態(tài)的偏見,另外還有一個就是歐洲中心論的這種視角,所以很難讀懂中國。他們無法理解一個在數(shù)千年沒有中斷的偉大文明基礎上形成的現(xiàn)代國家。
大家可能記得,2016年的時候,德國時任總統(tǒng)高克到上海到同濟大學做了一個演講。他原來是東德的一個持不同政見者,所以他在這個演講中就影射中國有點像東德。
1989年秋天,高克在德國羅斯托克集會活動上演講:“先自由、再統(tǒng)一”
實際上這種心態(tài)在很多西方人的心里都有,我接觸過太多了,他們把中國看作是“放大的東德”,等著一場顏色革命。那么我經(jīng)常跟他們講,中國和東德是很不一樣的,至少有幾個差別。
第一,中國是一個高度開放的國家,我們現(xiàn)在每年出境人次是1億多,東德非常封閉。而且中國是現(xiàn)在世界最大的貨物貿(mào)易國。
第二,很多西方人把中國大陸和臺灣的關(guān)系比喻成東德和西德的關(guān)系,認為臺灣代表了歷史發(fā)展的正確方向,他們以為大陸人羨慕臺灣,甚至會像當年東德人那樣涌向西德。
后來我就告訴他說,你一定要了解,大陸與臺灣關(guān)系正好相反。如果一定要像一些西方人那樣把一切問題都政治化的話,那么今天用腳投票的實際上是臺灣人。我估計在上?;蛘甙焉虾V苓叺貐^(qū)也算進去的“大上海地區(qū)”,大概有50萬臺灣同胞,在整個中國大陸生活工作學習的臺灣同胞,現(xiàn)在怎么估計都超過200萬,而臺灣整個人口才2300萬,低于上海。
所以坦率講,我們是不想把各種問題都政治化,沒有多少意義,但西方人特別喜歡把問題政治化,只好奉陪。我自己對臺灣前景做過很多預測,其中有一個預測就是臺灣采用西方的政治模式民主化之后,會從希望到失望,然后到更大的失望,如果沒有中國大陸幫助的話,將到絕望。我覺得過去20多年,臺灣基本上是這么一個發(fā)展的大的態(tài)勢。
第三個西方理解的偏差就是對中國國家特質(zhì)的理解,這是今天我想跟大家探討的話題:中國不是一個“放大的東德”,不是一個普通的國家,中國是一個文明型國家。所以中國的崛起也不是一個普通國家的崛起,而是一個文明型國家的崛起。
這個觀點我正式提出是在8年前,當時我出了一本書叫《中國震撼:一個文明型國家的崛起》,大概譯成的外文文本也將近有十種,海內(nèi)外總體反應不錯。我想這至少說明很多人對“文明型國家”這個概念,要么是認同,要么是饒有興趣,所以我想在這里跟大家進一步展開,談一談我對這些觀點的一個分析。
什么是文明型國家呢?“文明型國家”指的是延綿不斷長達數(shù)千年的中華古老文明,這樣一個古老文明與一個超大型的現(xiàn)代國家?guī)缀跬耆丿B這樣的一個國家,所以她這個特質(zhì)決定她和其他國家和一般國家是不一樣的。我甚至可以這樣講,這種特質(zhì)有點像基因一樣的,基本上決定了今天中國的制度安排、道路選擇和行為方式。
我們都知道“四大文明古國”,但除了中國,另外三個的歷史由于種種原因都中斷了。今天的埃及人跟法老,跟金字塔其實沒有任何關(guān)系,不是同一個民族,不是同一個血緣,不是同一個文字,今天的埃及人是古埃及文明消失后從其他地方移民過來的,而中國人是在自己這個土地上的原住民,而且我們的文化一以貫之沒有中斷。
為了幫助大家理解“文明型國家”這個概念,我想幫助大家先了解另外一個概念,就叫“民族國家”。“民族國家”這個概念,在西方政治話語中幾乎就等同于“現(xiàn)代國家”。它包含了我們現(xiàn)在熟知的,比方說是國家主權(quán)、領(lǐng)土完整、主權(quán)平等、民族認同、服兵役制、清晰劃分的邊界、國歌、國旗、國徽等等,現(xiàn)代國家這些標志性的東西,民族國家都有。
但是民族和民族國家這個意識往往不是天生的,往往是需要建構(gòu)的。比方說,新加坡它是1965年獨立的。李光耀先生的回憶錄就說,當時新加坡的主要的人群,一個是華人,一個是馬來人,還有少部分印度人。他說華人當時大部分都認為自己是中國人,馬來人認為自己是馬來西亞人或者馬來亞人,所以他當時非常有意識地推動新加坡民族意識的建構(gòu),所以這是一個經(jīng)典的案例。
標簽 視頻新聞- 責任編輯:李丕
- 最后更新: 2019-02-20 13:29:14
-
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其實……
2019-02-19 19:07 中西教育 -
二戰(zhàn)“勝利之吻”男主角去世
2019-02-19 10:38 -
被一萬臺行星發(fā)動機碾過去的張藝謀
2019-02-19 10:04 -
600歲的紫禁城 昨晚亮了!
2019-02-19 07:31 節(jié)日談 -
卡梅隆對話劉慈欣:想看《三體》拍成電影
2019-02-19 07:24 中國電影 -
《流浪地球》登頂IMAX中國最高票房
2019-02-18 16:43 流浪地球 -
凌晨故宮網(wǎng)站崩了,被眾多人“圍攻”!留言亮了
2019-02-18 08:41 節(jié)日談 -
“雙方爭議焦點早和《流浪地球》本身沒太大關(guān)系了”
2019-02-18 06:58 中國電影 -
2019年元宵晚會節(jié)目單來啦!
2019-02-18 06:46 節(jié)日談 -
“憤怒的元首”扮演者去世 享年77歲
2019-02-17 14:24 -
郎朗獲法國勝利音樂大獎 成首位中國獲獎者
2019-02-14 14:22 -
豆瓣:“收錢改一星”系惡作劇
2019-02-12 22:00 中國電影 -
上映8天,《流浪地球》票房升至內(nèi)地影史第7
2019-02-12 20:59 中國電影 -
《無雙》17項提名領(lǐng)跑金像獎 《紅海行動》入圍最佳影片
2019-02-12 16:17 中國電影 -
中戲本科報考人數(shù)創(chuàng)紀錄 電影電視系成熱門
2019-02-12 15:52 以藝術(shù)之名 -
投資超過500萬網(wǎng)劇 需在備案中登記片酬信息
2019-02-12 10:24 -
下載7元論文需先充值50元 大學生狀告中國知網(wǎng)勝訴
2019-02-12 10:09 -
“跟好萊塢科幻片相比,中國科幻片的不同就在于精神內(nèi)核”
2019-02-11 20:11 中國電影 -
媒體三問翟天臨:論文誰寫?學位怎么拿?如何過審?
2019-02-11 15:37 明星那點事兒 -
新年俗,讓生活更美好
2019-02-11 14:39
相關(guān)推薦 -
解放日?“對于市場而言這是‘屠戮日’” 評論 0“世界變了”,加拿大汽車零部件巨頭瞄準中國市場 評論 25“中國對美反制,巴西看到了機會” 評論 36“眾叛親離!要是再發(fā)生911,誰還同情美國人?” 評論 215她對美放狠話,還提到歐盟的“實力地位” 評論 274最新聞 Hot
-
解放日?“對于市場而言這是‘屠戮日’”
-
交割日已到,香港各界再批:長和“賣港”不得人心
-
魯比奧警告歐盟:不要將美國排除在外
-
又攤上事了,這回還有華爾茲
-
“世界變了”,加拿大汽車零部件巨頭瞄準中國市場
-
德外長插一腳:美烏能不能簽,先得給歐盟“掌掌眼”
-
候任美軍參聯(lián)會主席炒作:若與中國打持久戰(zhàn),我們還有很多不足
-
知名華裔教授失聯(lián)兩周?“異常而危險的信號”
-
“中國對美反制,巴西看到了機會”
-
共和黨人也不滿關(guān)稅,“長期來看,我們都會死”
-
韓網(wǎng)民強扯“中國間諜”喊美軍介入,駐韓美軍急了
-
美國航運巨頭發(fā)話:我們有很多中國船,這錢得美國人掏
-
馬斯克狂撒2500萬,這場“會改變西方文明進程”的選舉還是輸了
-
俄高官有望沖突后首次訪美,“美方暫時解除制裁”
-
美防長稱日本是“前線”,日媒急了
-
美國兩黨拿出對俄制裁草案:征500%二級關(guān)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