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揚之:歐美援烏的真實目的,德國人一年前就說漏嘴了
德國聯(lián)邦議會的“科服部”
該機構的全稱是“德國聯(lián)邦議會科學服務部”(Wissenschaftliche Dienste des Deutschen Bundestages,簡稱WD),是聯(lián)邦議會行政管理署負責對外關系、歐洲事務和課題分析的A局的一個下屬單位,擁有眾多專業(yè)學者和顧問。“科服部”的設置對應議會的各個專題委員會,旨在為每位聯(lián)邦議員提供獨立于黨派和職能機構的專業(yè)知識和主題信息。
該部門提供的“作品”包括研究報告、現狀分析、文獻綜述和專業(yè)文章。需要時,這些材料也可以提供給聯(lián)邦政府、州政府、州議會議員、歐洲議會議員以及外部的學術和其他機構。該部門提供的分析被認為“具有高度的專業(yè)性”,并且在議會事務中“具有重要影響力”。
這個部門的服務特點是“有問才答”。換而言之,它撰寫的材料基本都基于議員個人、專題委員會或議會黨團的詢問和委托(據說每年有數千份請求),所以,每份材料的開頭都會注明“問題所涉”(gefragt wurde……),也就是被問了什么問題。
2023年10月17日,“科服部”內負責“經濟和交通、營養(yǎng)、農業(yè)和消費者保護”的第五處(WD5)完成了一份題為《烏克蘭的礦藏資源》(Rohstoffe der Ukraine)的報告。
“引言”部分注明了所提問題:“俄羅斯目前控制的烏東地區(qū)內煤炭、石油、天然氣;金屬和稀土(包括鋁、鍺、鎂、硅、鉭、鈦)、稀有氣體如氪、氖和氙以及小麥/谷物”等資源的情況。
有意思的是,提問中所說的“烏東”其實不局限在目前被俄羅斯控制的地區(qū),而是被定義為“第聶伯河以東的地區(qū)”。問題的核心還包括:這些資源是否以及如何被用于軍事或高科技領域,以及對烏東地區(qū)資源的失控會如何影響烏克蘭國民經濟。
圖片:澤連斯基在審閱本國礦藏圖
關于“資料來源”,報告強調:烏克蘭特定礦產資源的信息屬于機密,未在烏克蘭國家礦產資源儲量報告中公開發(fā)表或已不再公開發(fā)表;報告中的所有數據均來自公開的信息。
這份報告寫了多久,外人不得而知。但如果報告如標示的那樣是2023年10月17日完成的,那么所涉問題估計應該是數周、甚至數月之前提出的。也就是說,基塞韋特2023年圣誕前不久提出的“鋰礦說”應該與這份報告的結論有關,而聯(lián)邦議會早在此之前就已經在探討這個話題了。
關鍵是,報告第二部分(“概要”)第二章節(jié)(“侵略戰(zhàn)爭的動機和影響”)中有一段明白無誤地道出了可能的“真相”:
在俄羅斯入侵前的幾個月,烏克蘭正忙于擴大對關鍵礦物(包括稀土)的投資。除某些國家之外(neben anderen Staaten),歐盟為減少依賴也與烏克蘭簽署了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文件)。
這里需要問以下兩個問題:
1.這段話里所說的“某些國家”應該是歐盟以外的國家,那么它(們)可能是誰?會是美國嗎?
2.俄羅斯2022年2月出乎絕大多數觀察員的預料對烏訴諸武力,真正的原因是否與烏克蘭已經或準備將烏東地區(qū)的礦藏開采權給予某些國家有關?
根據以上背景信息,基塞韋特的言論的確有可能存在更深層的指向(最起碼不能排除這種可能性),而且說不定顯露的還只是“冰山一角”。
如果這還不夠,那么我們再來參考一下德國電視二臺的發(fā)文。
德國電視二臺(ZDF)發(fā)文:“為何德國經濟依賴烏克蘭?”
繼基塞韋特的“鋰礦說”之后,聯(lián)盟黨(Union)旗下的康拉德·阿登納基金會(Konrad-Adenauer-Stiftung)也認為烏克蘭是德國的“利益地區(qū)”(Interessengebiet)。再往后,德國最大的私人運營的非營利基金會——貝塔斯曼基金會(die Bertelsmann-Stiftung)進一步鞏固了這一觀點:德國對烏克蘭的礦產資源有著濃厚的興趣。
在這樣的背景下,“交通燈”聯(lián)合政府尚未破裂前,時任財政部長的林德納承諾向烏克蘭提供新的數十億援助。值得注意的是,這筆資金是借貸性質的。也就是說,烏方必須用一種方式來償還。
為此,德國電視二臺于去年10月18日發(fā)表了一篇文章,標題為:《為何(德國)經濟依賴烏克蘭?》
文章質疑德國公眾一直以來被灌輸的“德國在烏克蘭捍衛(wèi)的是西方價值觀”這一單一化敘事,同時也指出,關于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報道開始時更多集中在莫斯科的地緣政治野心上,例如,“收復前蘇聯(lián)領土以及保護烏克蘭東部講俄語的族群”。“純粹的俄羅斯帝國主義行徑”,“如果不加以阻止,其擴張可能威脅到歐洲其他國家”等等。隨著戰(zhàn)爭的深入,俄羅斯的經濟動機也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2023年9月,德國電視二臺就曾發(fā)表過一篇題為《烏克蘭的礦產資源——也是為了原材料而戰(zhàn)》的文章,指出烏克蘭豐富的礦產資源可能既是俄羅斯經濟上的收益,也是戰(zhàn)略上的權力工具?!督裹c》雜志(Fokus)甚至將烏克蘭描述為一個“寶庫”,認為普京試圖通過吞并將其據為己有。
在同年的另一篇文章中,德國電視二臺指出:
“歐盟列出的30種關鍵原材料中,有22種蘊藏在烏克蘭,其中相當部分處于俄羅斯占領的東部地區(qū)。這無疑讓普京的‘大國夢’如虎添翼,而自由歐洲對此卻只能望洋興嘆,可望不可及。然而,‘舊歐洲’的老牌帝國主義者知道如何捍衛(wèi)自己的利益。顯然,向烏克蘭提供價值數百萬美元的武器,不僅僅是出于人道主義考慮。”
聯(lián)邦政治教育中心(Die Bundeszentrale für politische Bildung,簡稱bdp)在2024年3月的一篇分析文章中,詳細闡述了烏克蘭礦產資源的重要性,并列舉了天然氣、煤炭、航空航天必需的鈦,鋼鐵生產所需的錳、核能和核武器所需的鈾,還有鋰及稀土等關鍵原材料。這些原材料不僅對現代技術和電子產品至關重要,還對綠色能源轉型和可再生能源的發(fā)展具有戰(zhàn)略意義。
現如今,種種跡象表明,人們在高調宣稱“俄羅斯帝國主義對歐洲的威脅”時,西方其實已對烏克蘭的資源采取了具體行動。參與者中不僅有美國資產管理公司和銀行,也有德國的中型企業(yè)在那里追逐自身的經濟利益。
德國電視二臺最新的報道進一步揭示了德國援烏背后的真實動機。貝塔斯曼基金會東歐問題專家科斯梅爾(Miriam Kosmehl)在采訪中承認:“烏克蘭確實為我們提供了極其重要的原材料儲備和稀有礦物?!?
她進一步表示,德國“增長乏力的經濟”必須迅速轉型,而烏克蘭豐富的地下資源可以為這一轉型提供支持。因此,烏克蘭已成為德國和歐盟未來技術以及工業(yè)綠色轉型的重要伙伴。
科斯梅爾還指出,為減少對中國和俄羅斯原材料的依賴,必須將烏克蘭建設成一個“戰(zhàn)略堡壘”。她引用貝塔斯曼基金會2024年5月的一項研究報告說:“歐盟對開發(fā)烏克蘭工業(yè)潛力有自身利益,并應在這一過程中發(fā)揮戰(zhàn)略領導作用?!?
最后,德國電視二臺的報道指出,德國是否在烏克蘭找到了一個真正平等且可靠的伙伴,這需要歷史去證明。但現在可以確定的是,德國對烏克蘭援助的背后,包含著明確的經濟利益。這場戰(zhàn)爭不僅關乎價值觀,也關乎戰(zhàn)略資源和地緣政治布局。
普京為何鋌而走險?
2005年,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將蘇聯(lián)解體稱為“20世紀最大的地緣政治災難”,他的國家因此失去了23.8%的領土、48.5%的人口、41%的經濟產出、39.4%的工業(yè)產能以及44.6%的軍事潛力。
普京認為,蘇聯(lián)當年衰弱的一個主要原因是:隨著頁巖油技術在1980年之后的興起和成熟,美國由原來的石油和天然氣進口國變成出口國。這導致國際油價連年下跌,一直持續(xù)到1990年代末,導致俄羅斯經濟和盧布貨幣在1998年至1999年間再次崩潰。
天然資源歷來是蘇聯(lián)和俄羅斯維持國祚的主要支柱,因此,全球能源轉型以及經濟去化石燃料化,在中期內明顯損害了它的經濟環(huán)境。
克里姆林宮從中邏輯推導出兩個結論:一是必須加強外界對俄能源已有的依賴關系(如修建北溪1號和2號管道),以延長轉型過渡期的進程;二是在國內和全球范圍內擴大對未來資源的控制力和競爭力。
在這一戰(zhàn)略中,烏克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因為,
一,烏克蘭若加入歐盟,一方面可大幅緩解歐洲在戰(zhàn)略資源上對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特別是對俄羅斯的依賴,另一方面可用從資源交易中獲取的巨大收入來解決高昂的戰(zhàn)后重建成本。
二,烏克蘭若成為俄羅斯的一部分,俄羅斯的市場分量將大幅增強。
三,如果沖突持續(xù)發(fā)酵,一時無法結束,烏克蘭或許最終會被中立化。莫斯科樂見這樣的結果,因為沒有人會在局勢不穩(wěn)定甚至高風險的條件下在烏克蘭進行投資。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兩個月后,加拿大智庫“SecDev Group”的穆加(Robert Muggah)和德拉加諾夫(Vadim Dryganov)推測,烏克蘭異常豐富的資源可能是普京下令入侵的主要動機之一,因為俄羅斯的能源“拳頭”產品主要是那些在不久的將來就會被淘汰的化石型能源(如石油、天然氣),而烏克蘭除此之外還大量蘊藏著未來產業(yè)所需的資源(如鋰礦、稀土等)。
烏克蘭地質學家協(xié)會通過星號標注了已發(fā)現的鋰資源分布
根據烏克蘭國家礦產資源委員會2021年4月的說法,有關烏克蘭鋰儲量的信息已被列為機密。已探明的鋰儲量和預測資源量前景廣闊,可能是歐洲最豐富的。這些資源不僅能夠滿足烏克蘭國內生產需求,還能完全覆蓋歐洲原材料市場的需求。目前,至少有兩處已探明的鋰礦位于俄羅斯占領的扎波羅熱和頓涅茨克地區(qū)。
通常情況下,一個國家獲得資源安全有以下幾種方式:1)自身具足,無須依賴他國;2)通過武力奪取資源;3)與資源擁有國合作開采;4)拓展新的蘊藏地;5)開發(fā)新的資源替代品。
俄羅斯幅員遼闊,其實并不缺地下資源,但擁有資源和具有開采及加工能力還不是一回事。其二,西方諸國若染指烏克蘭資源,那它們對俄羅斯的依賴將進一步減弱。這點很重要。
因此,前面兩位加拿大的智囊成員僅僅認為俄羅斯的入侵與普京覬覦烏克蘭的礦藏有關是不夠的,莫斯科更擔心的恐怕是其他國家在烏克蘭可能“捷足先登”(如鋰礦),這種不安全感或許是普京“鋌而走險”更重要的原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鄭樂歡 
-
暗示撤兵?澤連斯基稱烏軍在庫爾斯克地區(qū)的任務已完成
2025-03-15 12:02 烏克蘭之殤 -
“商飛進軍越南,更進一步”
2025-03-15 11:53 中國大飛機 -
中科院院士:美國不是“永遠不沉的航空母艦”
2025-03-15 11:26 -
“中國深耕多年,美西方自以為手上有牌可打嗎?”
2025-03-15 11:12 能源戰(zhàn)略 -
“龍”飛船發(fā)射升空,美國滯留太空9個多月的宇航員能回家了嗎?
2025-03-15 09:47 航空航天 -
警惕!G7聲明竟未提“一個中國”
2025-03-15 09:28 觀察者頭條 -
中使館:強烈不滿、堅決反對,向加方提嚴正交涉
2025-03-15 08:32 -
-
杜特爾特,視頻連線出庭
2025-03-14 23:17 -
白宮下了指示:不排除入侵,但…
2025-03-14 23:05 應對特朗普沖擊波 -
別了,特魯多
2025-03-14 22:56 -
中國團隊連獲國際大獎,“有助于對抗美國禁令”
2025-03-14 22:47 人工智能 -
“不及中國1/200!”美國卷不動,日韓很興奮
2025-03-14 22:28 觀察者頭條 -
重大戰(zhàn)果:2255人被押解回國
2025-03-14 22:24 打擊網絡詐騙 -
特朗普:我跟普京聊過了,要他饒烏軍一命
2025-03-14 22:09 應對特朗普沖擊波 -
“美國拒絕了:還得改”
2025-03-14 21:41 烏克蘭之殤 -
升級!俄奪回三座城鎮(zhèn),烏稱擊退22次進攻
2025-03-14 21:12 烏克蘭之殤 -
“中方應該會歡迎?”
2025-03-14 21:05 中美關系 -
關稅狂飆美股跳水,“特朗普衰退”真要來了?
2025-03-14 18:37 特朗普 -
“同意但有條件”,普京聲明全文:感謝中印巴西南非
2025-03-14 18:05 烏克蘭之殤
相關推薦 -
“剛剛,我看到了未來,它不在美國” 評論 49特朗普竟對中國征收34%“對等關稅” 評論 950解放日?“對于市場而言這是‘屠戮日’” 評論 69“世界變了”,加拿大汽車零部件巨頭瞄準中國市場 評論 35“中國對美反制,巴西看到了機會” 評論 40最新聞 Hot
-
“剛剛,我看到了未來,它不在美國”
-
“白宮已接近批準”,美方想租用算法?
-
提到日本關稅還念念不忘:我說的話,安倍秒懂
-
“沒有美國這么對朋友的!但…”
-
連企鵝都不放過!特朗普向無人島征稅10%
-
美媒感慨:面對特朗普威脅,中國毫不退縮
-
美對等關稅清單竟將臺灣列為“國家”
-
前谷歌學者羅劍嵐加入智元機器人,任首席科學家
-
遼吉蒙2024年常住人口總量繼續(xù)下降,出生人口略回升
-
比歐盟少一半,英國樂了
-
這個時候,澳企緊急喊話:必須對華合作,這是當務之急
-
四川省委原常委崔保華,被逮捕
-
特朗普私下放風?白宮、馬斯克雙雙否認
-
新疆68歲退休廳官被查,曾是百萬大V
-
“這是印度的一個重大轉變”
-
以色列突擊取消所有對美關稅,仍然領了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