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雁默| 破解統(tǒng)一難題6:開工吧,“東山陸橋”臺海大通道!
最后更新: 2024-11-12 11:22:12【文/觀察者網(wǎng)專欄作者 雁默】
在統(tǒng)一的急迫性日益重要的今日,我們需要一套介于軍事手段與和平訴求之間的方法論促統(tǒng),此方法論旨在降低統(tǒng)一的負面成本,墊高正面成本,逐步攤提各種統(tǒng)一風險,最大程度避免臺灣問題阻礙中國的發(fā)展與復興。
而我始終認為,“逼統(tǒng)”才接近實況,但考慮到這是一個不太體面的形容詞,本文給出具體建議,以方法勾勒此一概念。
戴高樂說過,不考慮現(xiàn)實的政策沒有任何價值。統(tǒng)一方法論不一定要“求新”,在既有的方法上“求變”,也能達到峰回路轉的效果,因為所謂“現(xiàn)實”是移動的,20年前的現(xiàn)實與今天不一樣,將20年前的方法構想對應今日之現(xiàn)實做些更動,“求變”也就等于“求新”。
當前,大陸對臺灣采取“軟的更軟,硬的更硬”的政策,戰(zhàn)略上是正確的,但在實際操作面不免產(chǎn)生矛盾,非但人民產(chǎn)生疑惑,有時連專家都看不太懂。我想,這是因為缺乏“軟中帶硬,硬中帶軟”的戰(zhàn)術布局。
融統(tǒng)政策被視為軟的一手,它負有“文化求同”、“民生求通”、“情感求合”的任務,以追求兩岸融合愿景。事實上,彼此好好相處,確實是臺灣多數(shù)民意趨向,但好來好往并不意味著民心趨統(tǒng)、將兩岸視為一家。
作為統(tǒng)一的被動者,臺灣民眾看的不是大陸的善心誠意,而是決心意志。在手段上,前者是軟,后者是硬,大陸若只是表現(xiàn)出誠意,而未展現(xiàn)堅決意志,臺灣民眾沒有理由“服軟”。因此,政策面實應“軟中帶硬”,同時展現(xiàn)誠意與決心,才可能獲取民心趨統(tǒng)的效果。
臺北市區(qū)夜景資料圖:新華社
在融統(tǒng)政策中,最醒目、最務實、又最適合展現(xiàn)統(tǒng)一決心的計劃,就是“臺海通道”。因為此一計劃兼具經(jīng)濟、軍事、文化與政治意義。
海底隧道、跨海大橋等等物理性連接兩岸的“臺海通道”大工程,原本被設定的前提是通過兩岸政治談判,或統(tǒng)一后實現(xiàn),但考慮到當前惡劣的局勢,個人建議取消政治談判之前提,直接開工,以凸顯統(tǒng)一的決心。
在尚未經(jīng)過兩岸政治談判的情況下開工,需要考慮的風險是外部干涉,以及臺灣政界的抵觸。然而,風險就是機遇,統(tǒng)一是“求變”(改變現(xiàn)狀)的工作,和平手段屬于“穩(wěn)中求變”,軍事手段屬于“險中求變”,單方面啟動臺海通道工程是以上兩者的折衷方案,避免前者操之過慢、后者操之過急的缺點。
臺美肯定會宣說這是一種“灰色地帶作戰(zhàn)”,然而,是又如何?大陸方面就算“躺平”也會被惡意渲染成“侵略野心”,因此無需受制于對手的國際宣傳,我們要堅持自己的節(jié)奏,旨在展現(xiàn)決心。
什么是“東山陸橋”臺海通道?
我原本只知道兩種臺海通道方案,即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橋,直到最近拜讀了一篇文章,才知道大陸還有“東山陸橋”一案。
該文言簡意賅的說明令人振奮,因為我一直在思考一個能讓大陸靈活掌握施工節(jié)奏的方法,隨現(xiàn)實而變動,而“東山陸橋”似乎就是答案。只是不知為何,此案的公開資料相當稀少,希望此文能拋磚引玉,吸引專家出來為大眾詳細說明。
“東山陸橋”是橫亙于臺海的一道淺灘,自福建漳州南部的東山島,延伸到海峽中部,再到澎湖列島,并延伸至臺灣本島西部。遠古大陸與臺灣之間可經(jīng)由此陸路通行,直到約6000-7000年前淺灘完全沒入海中,才有了今天的“海峽兩岸”。
圖源: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
“東山陸橋”于2009年被列入中國地理百年大發(fā)現(xiàn)(臺灣學界稱之為“臺灣陸橋”),是“臺灣自古就是中國一部分”的地理證據(jù)。根據(jù)該文說明,它由“臺灣淺灘、南澎湖淺灘、北澎湖淺灘、臺西淺灘四個部分組成,一般深度不超過40米,最淺僅10米。當海平面下降的幅度超過40米時,這道淺灘便露出海面,成為連接大陸與臺灣的陸橋”。
2016年,數(shù)名大陸學者在詳細考察后,認為東山陸橋是臺海通道的最佳路線,并草擬了征求意見報告(《臺海大通道與海上萬國商城——永久解決臺灣與打造區(qū)域“人類命運共同體”研究報告》)。
該報告主張,采用橋、路、島的復合方式比跨海大橋與海底隧道更可行,而東山陸橋最符合條件。此方案計劃在海水深處架設橋梁,淺處填海造路,最淺處填海造島,而施工分為三期:第一期路段由東山島至“海峽中線”,長約120公里;第二期路段由“海峽中線”至澎湖列島,長約80公里;第三期路段由澎湖列島至臺灣島,長約45公里。
簡言之,就是在自然的東山陸橋基礎上,造一條人工的東山陸橋。
在自然條件上,其優(yōu)點是海水最淺,地質穩(wěn)固,沙源充足(有利于堆沙造陸)。在人文條件上,則因分期施工,完整工期根據(jù)兩岸政治形勢“可長可短”,“即使修修停停也影響不大”——也就是這一點引起了我的注意。
承上文,短期內,我們需要啟動一個工程彈性較大的臺灣通道,以展現(xiàn)促統(tǒng)意志,同時不必受限于兩岸政治形勢。相較之下,海底隧道雖是最安全的選項,但工程期以30年計,屬于長遠打算的方案;跨海大橋因需考量海深、風浪與地震等等因素,技術難度較高,中途停建的損失也較大,不利于單方面開工所需要的政治彈性。
東山陸橋的三期分工,也可以選擇“先島后路”,即在臺灣淺灘(所謂“海峽中線”以西)填海造島,然后再往東西延伸造路,而臺海不是南海,沒有與其他主權國家爭端的問題。
需要補充的是,在理想上,東山陸橋方案每填一段路或每造一個小島,都能獲取經(jīng)濟利益,有利于海上避風救險(針對兩岸漁民),還能建立海洋科研中心、軍事設施,讓東山陸橋發(fā)揮多元功能,而這些功能在整體工期完成前就能發(fā)揮,基本無需臺灣的同意與配合。
看起來挺理想,但為什么東山陸橋方案的能見度,遠低于跨海大橋呢?這是我所不解的地方,猜測是因為顧慮到地緣政治風險。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李泠 
-
柳州表態(tài):放棄幻想、堅決整改
2024-11-12 10:49 地方債 -
中國4000多年前的宮殿是何模樣?陶寺遺址博物館今日開館
2024-11-12 09:46 考古 -
早戀男生被女生家長扇耳光后失聯(lián),最新進展:已溺水身亡
2024-11-12 08:18 -
首次亮相的“九天”、殲-10CE有多牛?
2024-11-12 07:15 航空航天 -
前亞洲首富呂志和去世,享年95歲
2024-11-12 07:02 -
自然資源部:運用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收回收購存量閑置土地
2024-11-11 22:24 觀網(wǎng)財經(jīng)-房產(chǎn) -
潘功勝:完善應對股票市場異常波動等政策工具
2024-11-11 18:45 金融觀察 -
從這十張圖,一瞥“中國拯救世界”的史詩
2024-11-11 16:37 減排史詩 -
這樣“預防性”逃債?最高法發(fā)布
2024-11-11 12:06 -
教育部:學前兒童入園不得組織任何形式的考試或者測試
2024-11-11 12:03 -
月背月壤首次亮相中國航展!
2024-11-11 11:17 航空航天 -
教育部:幼兒園聘任工作人員需做背景查詢和健康檢查
2024-11-11 10:38 中西教育 -
中國貨運航天飛機“昊龍”亮相航展
2024-11-11 09:58 航空航天 -
公務員省考新要求!滿足這些條件,年齡可放寬至40歲
2024-11-11 07:12 -
依法執(zhí)行任務,請予配合
2024-11-11 07:07 國家安全 -
中國,找到一條“拯救世界”之路!
2024-11-10 20:00 減排史詩 -
?中國首家外企、七屆進博全勤生:看好中國發(fā)展
2024-11-10 19:44 進博會 -
海外博主探進博|黑科技大揭秘!進博會上的未來趨勢
2024-11-10 16:56 進博會 -
“教育局局長到學校陪餐,每月不少于一次”,福州公布新規(guī)
2024-11-10 15:57 中西教育 -
第七屆進博會按年計意向成交金額超800億美元,增長2.0%
2024-11-10 15:45 進博會
相關推薦 -
最新聞 Hot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xiàn)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fā)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fā)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
還在扯皮中國,“涉華條款全刪了”
-
中國“光伏OPEC”發(fā)文嚴厲質問央企,怎么回事?
-
“最后一道貿(mào)易障礙,中國解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