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鄒驥:積極應對氣候變暖不僅是挑戰(zhàn),更是機遇
關鍵字: IPCC氣候變化【采訪/觀察者網(wǎng) 周雪瑩】
聯(lián)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10月8日發(fā)布《IPCC全球升溫1.5oC 特別報告》,稱如果氣候變化以目前的速度持續(xù)下去,預計全球氣溫在2030年至2052年間將比工業(yè)化之前升高1.5℃。報告敦促各國政府采取緊急措施,減少碳排放。這是繼巴黎氣候協(xié)定之后,聯(lián)合國在應對全球氣候變暖問題上的又一重大舉措。
對此,觀察者網(wǎng)專訪原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zhàn)略中心副主任、氣候談判專家鄒驥,聽一聽他對這份報告和應對全球氣候變暖的一些看法。
觀察者網(wǎng):10月8日,聯(lián)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發(fā)布了一份特別報告,指出全球氣溫升高控制在1.5℃以內,這個目標在2015年的巴黎氣候大會上其實已經(jīng)提出了。1.5℃似乎是一個很低的數(shù)字,這個標準是如何制定出來的?要達成這個目標,難度有多大?
鄒驥:2015年我曾親自參與巴黎氣候大會談判,當時提出要將全球氣溫升高控制在2℃以內,這個數(shù)值首先來自于一些科學家的結論,是一個科學模擬的結果。因為從科學上來講,以前的地球表面溫度,我們并沒有實測值,都是推測值,古氣象學家有一些辦法去推測當時的溫度。但是2100年距離現(xiàn)在還有80多年,那個時候的溫度現(xiàn)在也只能得到一個情景值,都談不上預測值?,F(xiàn)在科學家提出要控制到比1750年工業(yè)革命前后的溫度增幅不高于2℃。如果高于2℃,氣候變化的風險就太大了,這是目前氣候領域科學家的一個主流觀點。
但巴黎氣候協(xié)定是要經(jīng)過聯(lián)合國成員國簽字才能生效的,這里面就有很多政治因素和利益因素。一些小島國和氣候脆弱的國家認為氣候風險對它們損害更大,因此他們的要求也就更高。所以在巴黎氣候談判中最后寫的是“將本世紀全球平均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內,并將全球氣溫上升控制在前工業(yè)化時期水平之上1.5℃以內?!痹瓉碓诎肝睦镞厸]有1.5℃,只是說well below two centigrade,盡可能低于2℃。后來在談判中小島國強烈要求,歐盟也表示支持。在這種情況下,締約方為了達成多邊協(xié)定,就答應了這個要求。對溫度的目標要求更高,就導致對減排目標的要求更高,減排就要更劇烈,程度更深,速度更快。
可能因為海平面上升而被淹沒的圖瓦盧
對于我們大眾和政策界來說,這些實際上都是一個趨勢,至于要求是2℃還是1.5℃,實際上都是模型模擬,不必太糾結那個數(shù)字,實際上是要求更嚴格地控制溫升。所以當時美國奧巴馬政府并不是很強烈的要求溫升必須控制在1.5℃,談判者也不是科學家,實際上巴黎協(xié)定里的2℃和1.5℃,更多是科學研究折射到政策界,變成了一個政治語言和政治承諾。
要求溫升低于1.5℃,這個要求肯定是更嚴格的,所以委托IPCC(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來做這樣一個特別報告,這個報告是基于科學文獻綜述做出的概括和評價,它的核心思想就是溫升的幅度越小,氣候變化負面影響帶來的損失和風險也越小。你也可以要求1℃,但是1℃就沒有風險了嗎?依然有風險,但是可能會比1.5℃要小。就好比說交通安全,采取措施可能會更安全,但是不能說沒有風險。防火消防也是這樣,你采取了措施就絕對不可能再著火了嗎?還是會著火,只不過這個概率大大下降了。所以溫度的要求主要是跟風險的概念掛鉤,但是這個要求相應帶來的減排要求就越來越高。
這次的特別報告還要回答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就是溫升控制在1.5℃到底能不能做到?從技術上來講應該是可以做到的,但實質問題是:第一、成本受不受得了?第二、這個成本是怎么去分配的?減排的代價在國別之間怎么分配,這就變成了國際氣候政治和國際氣候經(jīng)濟的問題。第三、在時間上怎么分布?這里面涉及到在什么年代要部署什么級別的技術。一般來講比較便宜的技術,比如改善能效,像這種有的甚至還是賺錢的,現(xiàn)在是不是可以馬上用這種技術去改善鍋爐、照明、電機、制冷、供熱等這些方面的能效?有一些更昂貴的技術比如說氫能,正在開發(fā)的技術比如碳捕獲、碳封存,還有一些更遠的技術比如說受控核聚變等等,這些預計要在幾十年之后才會實施。
實際上我們是可以做到把溫升控制在1.5℃的,風險也可以降低。只不過可能一時半會兒解決不了。因為一個科學評估報告還不能完全回答成本和代價是怎么分布的問題。
觀察者網(wǎng):中國可以從這份報告中得到些什么啟示?接下來我們應該制定怎樣的政策與戰(zhàn)略?
鄒驥:現(xiàn)階段不管是2℃還是1.5℃,中國都應該明確發(fā)展的方向和趨勢。低碳轉型是大勢所趨,無論從全人類的利益、國際潮流,還是中國的利益等方面,都應該看得很清楚,我們要堅定不移地堅持低碳轉型,不能模糊,不能動搖,這是一個戰(zhàn)略問題,要避免戰(zhàn)略誤判。我想這個報告中提到的1.5℃,對我們是有利的,讓我們進一步明確中國要走低碳發(fā)展的道路,中國也要承諾和履行在巴黎協(xié)定中的承諾,不應該有削弱和動搖。
從這個角度講,這個報告也是對我們現(xiàn)實工作的指導。首先我們還是要有遠見。要從長遠利益角度出發(fā),安排我們的國民經(jīng)濟,技術研發(fā),以及政策體制改革等。除了短期的三五年規(guī)劃,我們還要有長期規(guī)劃。大家通常的看法是認為越遠的事越虛越不靠譜,和自己當前的利益越不相關。但其實我們今天做的很多事情都是事關30年之后以及更遠的。比如說改革開放,我們在40年前制訂了這項政策,一直到今天直至以后都還會有深遠的影響。
在氣候變化領域里,堅定方向以后就有幾個事關中長期的事情都是眼下要做的。第一就是電力、供熱、制冷這些基礎設施的建設,我們在城鎮(zhèn)化過程中,在城市的形態(tài)和規(guī)劃、土地利用等方面做的任何一個決策,它的影響一下子就是30年40年,必須深思熟慮。
第二就是技術,包括研發(fā)和示范推廣,也需要時間。一個技術從實驗室里出來,小試、中試、推廣,直至在市場上達到足夠大的占有率,這個過程短則5年10年,長則20年30年。以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為例,大概是在90年代初民間開始接觸到互聯(lián)網(wǎng),研發(fā)還要早一些,到今天都快幾十年了,才像現(xiàn)在這么廣泛的應用。光伏、風能等技術也是這樣,需要一個長期的時間。
第三,人們行為的改變也需要一個長時間過程。國民的素養(yǎng)、觀念、能力的轉變要幾代人,中間還得有一些波折。我們要形成真正的生態(tài)文明理念,把低碳環(huán)保的觀念浸透在每個國民的骨子里,沒有幾十年不懈的努力,怎么能夠建立起來?
最后再說政策和體制。改革開放40年,體制改革依然在路上,還要再進深水區(qū)。由此可見這種時間尺度是非常大的,所以2100年的結果從今天采取行動一點都不早。這份報告在學術上可以有不同的爭論,但是我們要牢牢把握它所揭示的戰(zhàn)略方向,就是要控制升溫。
當然,這些都要考驗我們政府、智庫以及企業(yè)和技術研發(fā)領袖的智慧。我們應該更積極主動地去謀篇布局,各個方面的戰(zhàn)略和政策都要朝著這個方向去努力。這是我認為我們從這個報告中能夠得到的一個最基本的啟示。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wǎng)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周雪瑩
- 最后更新: 2018-10-17 07:16:59
-
“企業(yè)的發(fā)展是基于整個國家的國運”
2018-09-19 20:59 達沃斯論壇 -
馬克思對21世紀的世界意味著什么?
2018-05-08 14:53 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 -
預告|這周六,看陳平老師如何對話經(jīng)濟學的諸位大佬
2018-04-05 08:14 中國經(jīng)濟 -
農村真有63%的孩子沒上過高中?羅斯高教授其實是這么說的
2017-09-29 09:38 觀網(wǎng)看片 -
馬云底特律演講:將中國視為機遇
2017-06-30 08:12 阿里帝國 -
與福山辯論6年后,張維為有話要說
2017-06-12 13:30 觀察者頭條 -
中信書院前沿論道 吳建民攜新書演講:世界的變化與中國
2015-12-26 01:16 中國外交 -
賈康:過去主流經(jīng)濟學理論認知框架不對稱
2015-12-14 01:34 本土經(jīng)濟學家逆襲 -
國家認證能力為什么重要?
2014-06-04 14:51 -
定制8枚金牌 讓他們放心中考
2014-04-18 15:28 -
南蘇丹武裝分子襲擊維和營地
2014-04-18 15:21 -
清政府為什么沒能識別大英帝國崛起
2013-12-07 08:08 -
國歌賦予自由
2013-11-26 17:43 -
陳寅恪是怎樣被送上神壇的
2013-10-13 08:04 -
上海租界:高級妓女的還是知識分子的?
2013-09-10 17:51 -
國信辦主任魯煒:自由意味著秩序
2013-09-09 22:18 觀察者頭條 -
如果愛惜言論自由,就要表現(xiàn)理性
2013-08-26 23:35 聽聽大V怎么說 -
中國已成名副其實“中央之國”
2013-08-05 20:52 -
“社會”的構成:自然法與現(xiàn)代社會理論的基礎
2013-06-20 11:28 -
《鄧小平時代》作者傅高義——鄧小平與中國改革
2013-03-29 15:57 觀察者網(wǎng)會客室
相關推薦 -
“果然,中國說對了” 評論 79“特朗普會讓世界團結起來,減少對美依賴” 評論 200“剛剛,我看到了未來,它不在美國” 評論 160特朗普竟對中國征收34%“對等關稅” 評論 953解放日?“對于市場而言這是‘屠戮日’” 評論 71最新聞 Hot
-
“美國這么做,堵不住我的嘴”
-
“對等關稅”竟是這么算的?經(jīng)濟學家集體傻眼
-
“果然,中國說對了”
-
加拿大發(fā)愁:躲過子彈,卻撞上坦克
-
內塔尼亞胡來了,匈牙利退了
-
“禁令之前就有,但伯恩斯離任前擴大了范圍”
-
“地球上沒一個地方是安全的”
-
“美國是特朗普關稅政策下的最大輸家”
-
“對臺灣地區(qū)沖擊明顯,非??膳隆?/a>
-
“剛剛,我看到了未來,它不在美國”
-
誰被征了50%的最高關稅?
-
四名共和黨議員倒戈阻止對加關稅,特朗普破口大罵
-
“特朗普會讓世界團結起來,減少對美依賴”
-
特朗普發(fā)動全球關稅戰(zhàn),美國VS全世界
-
結束全球化?“不是按個開關,美國就能搖身一變”
-
諾獎得主克魯格曼:特朗普在貿易上已經(jīng)徹底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