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相秒:首次出庭在即,杜特爾特命運如何?
最后更新: 2025-03-14 14:54:42【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陳相秒】
當?shù)貢r間3月12日晚些時候,國際刑事法院(ICC)發(fā)布聲明稱,菲律賓前總統(tǒng)杜特爾特已被ICC正式拘留。13日,ICC發(fā)布公告顯示,當?shù)貢r間14日下午2時,杜特爾特將在法院第一預審庭首次出庭接受聆訊。
在12日的聲明中,ICC還感謝了菲律賓政府的協(xié)助。
而此前杜特爾特啟程去海牙時,菲律賓現(xiàn)總統(tǒng)馬科斯在新聞發(fā)布會上曾表示,此次逮捕符合菲律賓對“國際刑警組織”的承諾,“我們沒有以任何方式幫助ICC”。
此次事件將菲律賓現(xiàn)任總統(tǒng)小馬科斯對杜特爾特家族間的政治斗爭推向了高潮。菲律賓國內輿論一片嘩然,而菲律賓近來愈演愈烈的家族內斗對國際社會而言更是撲朔迷離。杜特爾特家族的遭遇再次印證了一條政治鐵律: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杜特爾特抵達荷蘭后的畫面 菲律賓媒體
國際刑事法院歷時七年的逮捕行動
國際刑事法院作為政府間組織和國際法庭,并非聯(lián)合國機構或國際法院的一部分。雖然曾經對包括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以色列國防部長約阿夫·加蘭特等政要發(fā)出過逮捕令,但成功的案例寥寥無幾。除非得到締約國和某些非締約國的支持,否則所謂逮捕令幾乎只是一紙空文。
因而,此次對杜特爾特的逮捕行動之所以能成功,顯然離不開小馬科斯政府的支持和協(xié)助。菲律賓政府的同意是國際刑事法院進行調查和逮捕杜特爾特的前提。
這一點從本案的進展可以窺見。按時間進度,國際刑事法院對杜特爾特的調查經歷了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層層遞進,反映出小馬科斯政府立場的變化。
階段一:僵持(2018年-2022年)
國際刑事法院針對杜特爾特涉嫌“反人類罪”的調查早在2018年2月就已啟動。這一事件的起因之一是包括菲律賓前國會議員特立尼斯(Antonio Trillanes IV)在內的部分人士,在2017年就向國際刑事法院提出了調查請求。但在杜特爾特主政及小馬科斯上臺初期,菲律賓政府并不愿意接受國際刑事法院的調查,因此雙方事實上處于僵持狀態(tài)。
2019年杜特爾特在任期間,菲律賓退出《羅馬規(guī)約》,以此作為對國際刑事法院無端指控和啟動調查程序的抗議。但國際刑事法院的調查并未因菲律賓政府的不滿而停止。2018年3月,國際刑事法院聲稱,菲律賓退約并不影響對杜特爾特的調查,而實際情況并非如此,有關調查進展緩慢甚至一度停滯。
按照《羅馬規(guī)約》有關管轄權的規(guī)定,除非聯(lián)合國安理會提交案件,否則非締約國的同意,是國際刑事法院檢察官在領土內進行調查的先決條件。杜特爾特政府的嚴詞拒絕和“退約”使得國際刑事法院的調查并不順利。經過前期的初步調查,2021年5月,國際刑事法院檢察官辦公室再次請求預審庭授權展開調查,并在當年9月15日獲準,由此開始了案件的正式調查程序。
但2021年11月,負責案件的檢察官通知預審分庭,菲律賓根據(jù)《羅馬規(guī)約》第18(2)條要求推遲調查。7個月之后,當時杜特爾特臨近結束任期,國際刑事法院檢察官辦公室向預審分庭提出恢復調查請求。在經過一段時期的協(xié)調之后,2023年1月,預審分庭最后同意全面重啟調查的申請。
這是3月12日拍攝的位于荷蘭海牙的國際刑事法院。新華社
階段二:突破(2023年-2024年底)
小馬科斯政府上臺之初,曾公開拒絕國際刑事法院對菲律賓擁有管轄權,并表態(tài)不會配合對杜特爾特的調查。但隨著“馬杜組合”出現(xiàn)嫌隙,特別是兩方矛盾日益凸顯,小馬科斯對本案的態(tài)度經歷了從明確表示拒絕配合到支持甚至協(xié)助的大轉變。
2023年針對國際刑事法院拒絕菲律賓提交的暫停調查請求之后,小馬科斯指責國際刑事法院干涉和攻擊菲律賓國家主權,對菲律賓是否有管轄權存疑,并稱將與國際刑事法院“斷交”、停止一切聯(lián)絡。然而,自2023年底、2024年初,小馬科斯政府的立場開始松動,對國際刑事法院的態(tài)度更是變得曖昧。
2023年11月小馬科斯聲稱正在考慮讓菲律賓重返國際刑事法院。2024年初,小馬科斯雖仍然堅持拒絕配合國際刑事法院調查,但菲律賓司法部長卻公開表示,“若遵循法律程序,政府可能會允許國際刑事法院進行調查”,二者唱雙簧的跡象顯露無遺。
菲律賓國會參眾兩院也開始對杜特爾特死揪不放,甚至邀請杜特爾特出席聽證會,就所涉案件進行陳述。參眾兩院最后認定國際刑事法院的指控并非子虛烏有。
比如,眾議院人權委員會主席比恩韋尼多·阿班特認定杜特爾特在禁毒戰(zhàn)爭中導致無數(shù)人死亡,涉嫌犯下“反人類罪”,參議院人權律師切爾·迪奧克諾在2024年10月的聽證會之后,也聲稱杜特爾特的供述已經“承認”對其指控。眾所周知,眾議長是小馬科斯表弟,是其堅定的支持者,因此眾議院的態(tài)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小馬科斯政府的態(tài)度。
階段三:調查和逮捕(2024年底-2025年)
2024年11月,小馬科斯政府完全推翻之前的立場,首次明確表示:“政府有義務將紅色通緝令視為需要遵守的請求,在這種情況下,國內執(zhí)法機構必須給予充分合作”,“如果國際刑警組織提出要求,總統(tǒng)辦公室愿意考慮移交杜特爾特”。
就在杜特爾特被逮捕之前,有關國際刑警組織對菲律賓前總統(tǒng)杜特爾特發(fā)出紅色通緝令的消息不脛而走,且菲律賓國家警察進入高度戒備狀態(tài),提前部署至少7000名警察嚴陣以待,這系列動作表明小馬科斯政府已經做好配合國際刑事法院逮捕行動的充分準備。
媒體傳言,這7000多名警察全城搜捕杜特爾特,而事實上杜特爾特本人在香港就表示“已做好可能被逮捕的準備”,不僅已經隱約感覺到國際刑事法院即將動手且并無逃避的打算,因此小馬科斯政府提前部署警力實質上是防止發(fā)生大規(guī)模騷亂。特別是杜特爾特在馬尼拉的尼諾伊·阿基諾國際機場被捕后立即被送往維拉莫爾空軍基地,而這個基地是專供菲律賓總統(tǒng)及外國政要來訪使用,警衛(wèi)級別相對較高,這也是小馬科斯政府防止杜特爾特支持者干擾逮捕行動的事先安排。
菲律賓政府態(tài)度的大轉變?yōu)閲H刑事法院的調查和逮捕行動取得實質性突破提供了契機,并促成了在馬尼拉的火速逮捕并轉移行動。
這是3月11日在菲律賓馬尼拉比利亞莫爾空軍基地拍攝的載有菲律賓前總統(tǒng)杜特爾特的飛機。新華社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鄭樂歡 
-
不裝了!OpenAI上書特朗普:要對中國AI下死手
2025-03-14 14:20 人工智能 -
美國諾獎得主急了:攪吧攪吧!最后連高端制藥都得從中國買了
2025-03-14 14:12 應對特朗普沖擊波 -
中俄伊聯(lián)合聲明
2025-03-14 14:03 中國外交 -
伊朗核問題中俄伊北京會晤:三方強調終止所有非法單邊制裁的必要性
2025-03-14 13:53 -
北京會晤舉行,中俄伊交換意見
2025-03-14 11:57 中國外交 -
日本男女在長城上做不雅行為,被驅逐出境!
2025-03-14 11:44 中日關系 -
歐盟外長又來:美歐互咬,中國在笑
2025-03-14 11:43 觀察者頭條 -
“美國竟要求G7聲明對大陸強硬,對臺灣鼓舞”
2025-03-14 11:42 應對特朗普沖擊波 -
伊朗核問題中俄伊北京會晤即將舉行
2025-03-14 11:30 -
香港長和要好好想想自己站在哪一邊
2025-03-14 11:28 香港 -
“對付中國的成本變高了,日本得加錢”
2025-03-14 11:13 美國一夢 -
萬斯放話:綠卡持有者沒有無限期留美權利
2025-03-14 10:44 美國一夢 -
特斯拉致信警告美政府,但沒人敢簽字…
2025-03-14 10:02 應對特朗普沖擊波 -
轉折點!看看中國在干啥,美國又在干啥
2025-03-14 09:56 航空航天 -
特朗普回應:“很樂意”與普京會面
2025-03-14 09:47 烏克蘭之殤 -
又是波音!美國一架飛機在機場突然起火
2025-03-14 09:46 航空安全 -
普京同意?;?,澤連斯基:別信,美歐趕緊制裁
2025-03-14 09:18 烏克蘭之殤 -
宴會上向自民黨新議員發(fā)放商品券?石破茂:小禮品,出于善意
2025-03-14 07:22 日本 -
普京:同意?;穑T多細節(jié)有待商討
2025-03-14 06:41 俄羅斯之聲 -
特朗普:不會改變對加拿大征收關稅的決定
2025-03-14 06:38 特朗普
相關推薦 -
格陵蘭島回懟特朗普:美國不會得到,我們不屬于任何人 評論 142深度揭秘:美國全方位介入俄烏沖突,歐洲人聽了都吃驚 評論 123“中國行動計劃”重啟?FBI突襲知名華裔教授住宅 評論 313“這個禁令,歐洲企業(yè)也得聽” 評論 104萬斯“強登”,丹麥坐不住了 評論 173最新聞 Hot
-
深度揭秘:美國全方位介入俄烏沖突,歐洲人聽了都吃驚
-
“拉群門”后,“萬斯等人建議將他掃地出門”
-
特朗普:普京的話讓我很生氣
-
“中國行動計劃”重啟?FBI突襲知名華裔教授住宅
-
“我不在乎漲價,這樣他們就會買美國車了”
-
“這個禁令,歐洲企業(yè)也得聽”
-
“牢記二戰(zhàn)日軍士兵勇敢精神”?美防長又被噴了
-
上個任期自己簽的協(xié)議,特朗普可能也不認了
-
萬斯“強登”,丹麥坐不住了
-
美防長秘密文件曝光,又沖中國來
-
“我們很快會看到中國救援隊,而美國卻不見蹤影”
-
離大譜!美防長“迷惑行為”再+1
-
“搶奪中國主導地位,美國快走火入魔了”
-
丹麥忍無可忍,“怎么說話呢!”
-
尹錫悅“最后一搏”?文在寅遭檢方傳喚
-
《自然》調查:超75%在美科研人員想“ru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