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雪萍上海交通大學中國質量發(fā)展研究院客座研究員
-
看待中企出海,不能停留在能否守住“世界工廠”的層次
2004年,美國對中國蠟燭大幅加征反傾銷稅稅率,使得大批中國蠟燭企業(yè)遷到越南。20年過去了,有的蠟燭廠仍在給美國市場供貨,然而,當年發(fā)起貿易戰(zhàn)的主體——美國蠟燭協(xié)會可能已經不存在了。[全文]
-
新能源出?!按髸r代”,我們要參與全球供應鏈的再次設計
為什么中國制造的優(yōu)勢是在一個加速通道里面發(fā)生?這跟供應鏈有關?!爸袊蟪龊!钡摹按蟆辈皇呛么笙补Φ摹按蟆?,而是“大航海時代”的“大”,我們要用全球視角去看當下正在發(fā)生的事情,用全球格局進行包容化的布局。[全文]
-
我在越南看中企大出海,“成色”究竟如何?
利潤、市場、中美關系都正在驅動著中國和國際企業(yè)向著越南涌入,但中企現(xiàn)在也面臨著來自當地管理、文化、服務等國際化挑戰(zhàn)。建立企業(yè)國際化能力,而非只是將產品賣出去。有些企業(yè),即使海外收入占比超過50%,依然沒有真正的國際化的能力。[全文]
-
華強北的無人機和合肥的機器人,不同供應鏈模式有何啟示?
這就是生態(tài),產業(yè)生態(tài)越繁榮,分工可以越細。在華強北有很多只有兩三人的小公司,他們只靠設計環(huán)節(jié),就能得到大量訂單,得以生存下去。但如果這樣的企業(yè)搬到內陸城市,周圍沒人去找他們設計無人機引擎或其他零部件,它的這種單一技能是沒有存在意義的。[全文]
-
中國是不是還有一種力量,來抵御美國對供應鏈的控制力優(yōu)勢?
中國強大的供應鏈不能無所作為,也不能只留在本土,任由新的供應鏈成長。當一個新的力量正在成長時,為什么不能利用自己已有的能力參與格局重塑,以獲得更大的主動權呢?[全文]
-
德企的務實與正在形成的新供應鏈秩序
在產業(yè)游離的供應鏈大分流之下,中國企業(yè)與外資企業(yè)當下也處在微妙的商業(yè)關系之中。當前供應鏈大變局之下,無數新的可能都值得嘗試。[全文]
-
縫衣服這件事驚動了美國最神秘的機構......
為了縮短供應鏈,使產品更貼近消費者,躲開中國日益增長的人力成本,都是一些服飾運動鞋品牌商選擇離開中國的原因。然而,這一次,有了一個令人驚訝的理由:在美國工廠,是為了更低的成本![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