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榮祖:湖南是國家、蔣介石是新儒家…海外中國史研究有多離譜
最后更新: 2020-07-29 09:28:38“西安事變”迫使蔣介石抗戰(zhàn),這是事變的歷史意義,但陶涵的結(jié)論是:此一事變“沒有改變歷史,蔣之決策才改變了歷史”(the kidnapping itself did not change history; it was Chiang’s decisions that shapedevents),居然還說,蔣回南京后另有一次機會發(fā)動全面軍事進攻,以解決共產(chǎn)黨問題,但是他不屑做,簡直是不著邊際的胡思亂想。至于說若無“西安事變”,毛澤東或?qū)⑻油龅酵饷苫蛱K俄,以及張學良自認犯了大錯才送蔣回京云云,都是重復國民黨正統(tǒng)觀的無稽老調(diào)而已。
國共合作抗日,乃大敵當前不得不爾,蔣介石雖不能也不敢公然決裂,然其“溶共”與“滅共”之心,未嘗稍歇。震驚一時的“皖南事變”,目的就是要將長江以南的共產(chǎn)黨軍隊清除,然而陶涵取一面之詞,認為事件之起因,很可能是共產(chǎn)黨軍隊襲擊國民黨軍隊而又不聽命之故,又憑空說毛澤東與周恩來意見不同,毛澤東故意挑起此一事件,說各方對新四軍之同情,使中共大獲宣傳效果,這就是毛澤東所要達到的挑釁目的云云,真是倒果為因。陶涵該去翻翻蔣于同年一月三十日的日記,他得意地寫道:“解決新四軍案,撤銷其番號,此為國民革命過程中之大事,其性質(zhì)或甚于民國十五年三月二十日中山艦事件也。”“皖南事變”其實使蔣得不償失,反使共產(chǎn)黨軍隊在大江南北更加壯大,與“中山艦事件”的后果大不一樣。
關于抗戰(zhàn)期間的中美關系,在陶涵的筆下幾乎就是蔣介石與史迪威(Joseph Stilwell,1883—1946)的斗爭史,而且他比較同情蔣,呈現(xiàn)褒蔣貶史的異趣,與梁敬錞的觀點略同。這種做法不免又模糊了重要的歷史事實,史家若從大處著眼,便知從珍珠港到中途島,美國的策略是聯(lián)合各方全力打敗日本;中國已苦撐四年,敵人就是日本,中美共同打擊日本的目標與利益顯然相同。但美國參戰(zhàn)后,蔣認為日寇已不足懼,共產(chǎn)黨才是心腹之患,于是處處試圖圍堵,不免與美國欲聯(lián)合包括共產(chǎn)黨在內(nèi)所有力量打敗日本的策略背道而馳。當美國決定要武裝共軍抗日時,蔣再也不能忍辱負重,不惜與史決裂。蔣史交惡若從大處著眼,實際上是美蔣在策略上的矛盾。約自1943年起美國勝券在握,籌劃戰(zhàn)后世界秩序,羅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1882—1945)期盼統(tǒng)一強大而親美的中國,然積弱之中國幾臨崩潰的邊緣,戰(zhàn)績不佳,復有國共間的摩擦,令美國沮喪。美國希望中國于戰(zhàn)后建立民主的聯(lián)合政府,但是蔣要中共先交出政權與軍隊,無異招降納叛,中共當然不能接受。即使馬歇爾(George Catlett Marshall,1880—1959)出面居中調(diào)解,國共仍然和談不成。蔣深知美國民意不會放棄他,和談破裂后美國果然只有繼續(xù)支持蔣介石政府。陶涵刻意偏袒蔣,認為蔣是一清廉愛國的中央政府領導人,謀求中國之統(tǒng)一與民主,而共方拒絕參與其政府,在蘇聯(lián)支持下公然叛亂。如此說法,與蔣政權的官方言論,如出一轍,史筆何在?
蔣介石夫婦與史迪威
蔣介石專制獨裁,又有極大的軍事優(yōu)勢,竟于數(shù)年之內(nèi)失去整個中國大陸,無異是失去中國大陸的主角。陶涵卻替蔣諉過,仍然贊美蔣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在失敗與失望的陰暗氣氛里,仍然是一冷靜的儒者”。蔣介石丟掉大陸應是他政治生命的終結(jié),然此敗軍主帥在臺灣島內(nèi)發(fā)號施令長達25年之久。陶涵寫孤島上的蔣介石近200頁之多,幾近全書1/3的篇幅,就其生命歷程而言差可相當,然就重要性而言,有失比例原則。蔣介石逃難到臺灣之后,積極想要復職,陶涵雖然指出,蔣自稱若不復職不僅臺灣而且整個民族將毀于一旦是“自戀式的幻想”(narcissistic fantasies),但立刻補充說,此后蔣無論在公眾或幕僚之間都不再重復此類幻想,殊不知蔣后來對大陸同胞廣播時仍然自戀地自稱“民族救星”!更有甚者,陶涵輕描淡寫蔣之復職過程,掩蓋了歷史真相。當年蔣辭職下野,根本是人下野,權力不下野,一直在幕后操縱,及撤退到臺灣,復職更是迫在眉睫,李宗仁稱之為“復辟”,不能將國家名器私相授受,堅持有違憲之咎。然蔣于1950年3月1日不顧違不違憲,公然在臺復職。
陶涵之書比較可取之處,僅僅是透露了不少美國方面的秘辛,他指出艾森豪威爾(Dwight David Eisenhower,1890—1969)在競選美國總統(tǒng)時,喊出廢除雅爾塔密約、擊退鐵幕、結(jié)束朝鮮戰(zhàn)爭以及“縱容蔣去對付紅色中國”(unleash the Generalissimo against Red China)等反共口號。所以艾森豪威爾當選后,蔣立刻向來訪的美國海軍部長提出反攻大陸計劃,但是美國人檢視之后,覺得“完全不切實際”(totally impractical),當美國副總統(tǒng)尼克松(Richard Nixon,1913—1994)于1953年訪問臺灣時,更向蔣直言反攻大陸毫無成功的機會,陶涵說這是艾森豪威爾政府最直截了當?shù)木芙^。由此可見,艾森豪威爾于當選前要“縱容”蔣,當選后又要“拴住”(chain him up again)蔣,蔣對美國新政府的熱望并未能持久。但陶涵卻認為蔣并不因此感到煩惱,只要美國人不公開揭穿他的騙局就好。不過,蔣畢竟獲得所謂《中美協(xié)防條約》與大量美援的補償。
陶涵透露,由于美蔣的軍事同盟關系,到1957年為止,約有一萬名美國人住在臺灣,包括情報員、軍人、官員與家屬,幾年以后又增加了一倍之多。陶涵也指出:美國協(xié)防臺灣有條約依據(jù),但是并無防衛(wèi)外島金馬的承諾,但蔣介石不肯從外島撤退,且在東南沿海挑釁,以激化北京與華盛頓之間的矛盾,希望導致戰(zhàn)爭。當金門炮戰(zhàn)于1958年開打后,是年5月宋美齡訪美,在全國性的“會見媒體”(Meet the Press)節(jié)目中公開說:“大陸同胞正在問,臺灣為什么還沒用原子彈來對付中共政權”(people on the mainland were asking why Taiwan did not use nuclear weapons against the Communist regime),這種要大陸同胞與中共偕亡的惡毒言論,陶涵卻全無評論,反而要為蔣緩頰說蔣氏不可能挑起原子戰(zhàn)。
其實陶涵自己提到,艾森豪威爾政府的鷹派國務卿杜勒斯(John F. Dulles,1888—1959)曾出其不意地直接問蔣,是否要美國使用原子武器來對付中共,蔣想了一會兒建議說,可用技術性原子武器。杜勒斯接著說,即使像投在日本的原爆威力,固然能摧毀共軍所有的大炮,但原子輻射可殺傷包括金門人在內(nèi)的二千萬中國人,更何況若蘇聯(lián)卷入戰(zhàn)爭,臺灣也可能被原子彈炸光光。蔣不直接回答杜勒斯的問題,只說如果原子彈會引發(fā)世界大戰(zhàn),他并不贊成用??上蘸茨芾斫獾?,杜勒斯顯然要蔣撤守金馬,以避免可怕的原子戰(zhàn)爭,故用言語來試蔣,蔣之反應情見乎辭。
陶既然未能深入分析,自然無法理解蔣氏想趁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來收復大陸的隱衷。陶涵提到:蔣經(jīng)國亦曾奉父命赴美,建議與肯尼迪(John Fitzgerald Kennedy,1917—1963)政府共同摧毀中共飛彈與原子設施,所謂“將那嬰兒絞死在搖籃里”(strangling the baby in the cradle),后因美國覺得中共擁有核彈的戰(zhàn)略意義不大而婉拒。宋美齡于1965年8月又到美國,要求魯斯克(David Dean Rusk,1909—1994)國務卿提供摧毀中共核設施之能力,但并未成功。此時蔣自己正在積極制造原子彈,后來秘密為美國偵知而遭廢止。由此可見蔣對原子彈是殷切期望的,直到中共試爆氫彈成功,他的核子夢才終于醒過來。陶涵明白艾森豪威爾只是做核子恫嚇,不可能真的動用原子武器,原子彈確實是紙老虎。陶涵透露,美國人到最后才理解,蔣之所謂“反攻大陸”只是一種表演、一種語言、一種心理與政治,以及內(nèi)部士氣之所需,并非真的要跨海作戰(zhàn)。但他一筆帶過,不予解析,毫無深度。
陶涵書中有些道聽途說、未經(jīng)證實的話,令人感到它根本不是一本嚴肅的傳記,如書中一再說周恩來是蔣介石的朋友,并說周逃過CIA策劃的炸機之難后,蔣在日記里說飛機上所有的共產(chǎn)黨都死了,遺憾周不在飛機上,但仍認為蔣很可能善意傳話給周,說他自己并未參與此案,所以周也不責怪蔣云云,簡直在寫小說。陶涵更無端猜測說蔣在大陸如有在臺灣那樣的政治控制,同樣也能在那里實施土地改革。陶涵又說蔣介石為顧忌美國的批評,只輕判了雷震十年;十年大牢,何來輕判?這正說明陶涵為美化蔣介石,以至于暴露了許多缺乏常識的論斷。
陶涵欲為蔣氏別立不切實際的歷史地位,諸如機敏的戰(zhàn)略家、精明的軍事領袖、成功的外交操弄者、現(xiàn)代新儒家、不欺騙的誠實人,以及愛妻子的丈夫等等,莫不令人質(zhì)疑。由書名可知,作者有意視蔣為啟動中國模式民主現(xiàn)代化之進程者,然而通讀全書,蔣氏平生所作所為,殊少與民主進程有關,難免令讀者有言多不實之感。作者陶涵認識蔣之不足,實與其對中國現(xiàn)代史事所知有限有關,諸多之事實謬誤更證明其尚未能掌握中國近現(xiàn)代史的基礎知識。遺憾的是,像這樣一部顛倒黑白的蔣傳,不僅很快譯成中文出版,而且我的老友、中國著名的蔣介石專家楊天石,不僅為陶涵之書作序,而且譽之為“頗具功力的蔣介石傳記”。楊兄不是重視史料與事實嗎?要找真相嗎?“謹嚴遵守學術規(guī)范”嗎?陶書里的蔣介石難道是真實的蔣介石嗎?楊兄還大言不慚說,陶著“大大超過了前此的任何一本同類著作”,在楊兄心目中,中國出版的那么多蔣傳居然均大大不如此書?研究蔣介石的話語權難道要交給錯誤百出的美國人陶涵嗎?其實陶涵連專業(yè)的歷史學者都不是,中文也讀不太懂,而我們的專家學者卻如此盲從,能無警惕!
- 原標題:海外中國史研究值得警惕的六大問題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吳立群 
-
《北史》中鮮有美人故事,鮮卑人真的顏值不在線嗎?
2020-07-20 07:36 -
從全民族抗戰(zhàn)汲取復興力量,習近平這樣論述
2020-07-08 12:59 -
不忘“七七事變”,聽習近平這樣論述“戰(zhàn)爭與和平”
2020-07-08 08:56 -
83年前的今天,危急!危急!危急!
2020-07-07 08:31 -
臺灣學者否認原住民來自大陸,然而我們有一個直接證據(jù)…
2020-06-27 08:16 -
重建中國歷史的“大一統(tǒng)”敘事,是關乎國本的大事
2020-05-05 08:56 -
遙望兩千多年前的秦人如何防疫和治病
2020-04-21 08:28 -
宗教新右翼與當前美國的對華政策
2020-03-07 09:01 中美關系 -
“官僚主義式”政治留下的歷史教訓,值得警惕
2020-03-03 08:45 -
為什么施政嚴猛?雍正自己這樣解釋
2020-03-02 07:27 -
對口支援,疫情下的制度優(yōu)勢
2020-02-12 07:32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漢景帝不吃老鼠嗎?我們?nèi)绾慰创^去
2020-01-18 08:45 考古 -
中國粉絲送禮物的韓國軍隊,曾被志愿軍按地摩擦
2020-01-14 11:04 -
“超歷史的”眼光與古典教育
2020-01-14 07:16 -
沒有戰(zhàn)爭,西方怎能“脫胎換骨”?
2020-01-10 07:53 -
為什么我們總迷戀盛唐風華?
2020-01-01 08:44 -
古裝劇里“劉海兒”泛濫,歷史上到底什么樣
2019-12-20 07:46 -
薛紹墓找到了,你還記得昆侖奴的梗嗎?
2019-12-19 08:03 -
歷朝歷代都禁酒,想要暢快喝酒得等到…
2019-12-16 08:04 -
200余件七三一部隊罪行新史料首次公開
2019-12-13 20:55 國家公祭日
相關推薦 -
尹錫悅被罷免 評論 58馬克龍:別天真了!歐盟要暫停對美投資 評論 63“果然,中國說對了” 評論 251“特朗普會讓世界團結(jié)起來,減少對美依賴” 評論 220“剛剛,我看到了未來,它不在美國” 評論 163最新聞 Hot